金門的民俗文化村座落於金沙鎮山后村中堡,是十八棟雙落的閩南古厝,
其中的十七棟為旅日華僑王國珍、王敬祥父子,在日經商發跡,致富鉅萬,
於是在清光緒初年,在山后闢建中堡族居。而另一棟則是清廷誥授中大夫王德經的宅第。
該村歷時二十年始告完成人乃由閩南名師精心設計木材蓋頂,建材以花岡石陸漳泉運來構築精美,
該村歷時二十年始告完成, 其古厝依山旁海,景致宜人乃由閩男名師精心設計,建造而成紅磚切牆,
紅瓦木材蓋頂,建材以花崗石,作基礎,一切建材均從大陸漳泉運來構築精美,因此雖久歷風霜
但仍不失其。
富貴島上諺云:「有山后富,有山后厝」。 民國六十四年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為保留 建築文化遺產,
不惜斥以距資,加以整修, 並選擇其中十七棟無人居住之空屋,
開闢 成「民俗文物館」「禮儀館」、「喜慶館」 、「生產館」、「武道館」、「休閒館」、 「古官邸」
等,並廣集島上的文物,陳列其 中供遊客觀覽。
進來民俗村超大寬廣的大庭院,
十八棟雙落的閩南古厝的 模型
大夫第
一棟則是清廷誥授中大夫王德經的宅第。
導遊講解十八棟雙落的閩南古厝
還有供奉神明及祖先 ~~
大廳內燈籠真是大器啊
燈籠高高掛著,真仿伏時光倒流以前古早年代
大廳內妝扮真是喜氣洋洋 ~~
大大紅色喜字 還張貼錢掛上 ~~
可以感受到王家是大戶家庭 , 大廳非常的大器
大廳的走廊庭院左右邊 各有一個洞 ,
翁姑房
古早ㄟ 房間
古早的 燥腳啦 阿嬤常在這邊忙進忙出的 ~~
不知是否從以前保留下的古早起火爐灶, 還是有在翻修重建 感覺蠻新的
另外一間房還展示 花轎 ~~ 以前新娘一定要瘦才行吧!! 要不然怎麼抬的起來 ?
燕尾脊, 由屋脊兩側翹起上揚, 而尾端分叉成兩支, 極似燕子的尾巴; 是廟宇最常見的屋脊造形.
民宅則據說只有當過官的家族才能採用。
人丁牆, 有祈求人丁旺盛的涵意~ 還真妙
在於這古厝裏,有那古老古蹟的味道所在
這個民俗村目前還是有人居住其中, 部分依然為住宅, 有部分變成了商家; 提供餐飲、販售紀念品...等.
這個設計像菊花瓦砌牆, 很相似呢~
民俗村的古厝,也有經營民宿喔 ~~
聽說生意還蠻不錯 , 想要住宿這種古厝的民宿體驗可以來金門民俗村探視喔 ~~
民俗村的古厝 ,建造一磚一瓦真令人可佩
如此精緻古典的美建築 。
賣冰的一位阿婆家的裏 ,以前的草衣還保留很完美 == 是現代雨衣
阿婆賣的 " 青草地 " 鮮乳冰棒 , 跟她交觀一下 1支20元
是金門的產地喔 ~~
還有民俗村裏 王阿婆小吃店 ,非常的有名
各地節目相爭報導 , 介紹最頂尖招牌 " 蚵仔煎 "
還有一些 金門特色小吃 他也有賣 !!
當然我們這一團遊客 , 也被這王阿婆的 烤香腸的香味所吸引過去啦~~
免不了大家從口袋掏出零錢 人口一支香腸 呵呵 !!
就是這盤啦 金門出產石蚵 , 一盤簡單蚵仔煎 裏面滿滿的石蚵
超多蚵仔的 ~~
來張近拍 料鮮味美 ~~ 不錯吃 都是遊客必來一盤的 !!